宁津张华新的蟋蟀罐艺术
您好,欢迎访问 蟋蟀城!
宁津张华新的蟋蟀罐艺术
2012-10-23 16:51:18 3871
  • 收藏

    张华新(中)在展示自己制作的高档黑蟋蟀罐。

    蟋蟀罐作品。

       千百年来,蟋蟀罐的历史随蟋蟀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它能体现蟋蟀主人的身份与品味,自古名家制作的蟋蟀罐都价格不菲,目前存世最早的蟋蟀罐是藏于国家博物馆的 “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蟋蟀罐。而今,在“蟋蟀之乡”宁津就有一位蟋蟀罐制作能人——张华新。

        近日,见到刘营伍乡西刘村村民张华新时,他正在自家平房内制作蟋蟀罐,只见一块泥巴在他的手里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精致的蟋蟀罐雏形。作为宁津县最早掌握制作蟋蟀罐工艺的张华新介绍说:“看起来简单,可这项工艺很复杂,前后要经过10多道工序,从选土到过滤到沉淀再到做成毛坯,最后制作完成没有2个月时间是做不出来的,而且完全是手工活。”

        今年49岁的张华新,是一位普通农民。 18年前,他经常往天津贩菜,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蟋蟀罐在天津特别热销,并流传着 “玩在上海,罐在天津”的口头禅。在宁津土生土长的他深知 “宁津蟋蟀冠天下”的美誉,于是产生了制做蟋蟀罐的念头。他在自家院子里垒起一座土窑,请来师傅开始烧制蟋蟀罐,这些师傅都是烧花盆出身,先后雇了4个,烧了大半年,烧坏的蟋蟀罐堆满了整个庭院。最后,不服输的他便开始自己动手烧制,然而几年下来,总是失败多,成功少。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9年,他听朋友介绍说用烧瓷器的方法烧制蟋蟀罐可能会成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从淄博买来专门烧制瓷器的匣钵,开始了试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一个色彩淡雅的蟋蟀罐终于烧制成功,这件作品高15厘米、口径15厘米,罐呈圆筒式,盖为圆状,盖心外侧刻有龙饰,罐身青白色,上面手工雕刻五虎上将等精美纹饰。经过了多年的烟薰火燎,捧出蟋蟀罐的那一刻,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之后,张华新一直坚持采用黄河纯胶泥澄浆老工艺制作,为使罐体本身更具品味,他还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将蟋蟀传说、童叟斗蟋、群童戏虫、水浒一百单八将等图案刻于罐体,线条圆润,栩栩如生。借鉴彩陶工艺,他又制作出了彩色釉面罐,还根据养虫户的要求,用茶叶及十几种中药材对烧好的蟋蟀罐进行蒸煮,制作出别具特色的纯天然黑色高档蟋蟀罐,这种蟋蟀罐有除菌等保健功效。随着制作工艺的日渐成熟,张华新将北方制罐工艺和景德镇制罐工艺完美结合,在品味上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罐体透气性、吸水性都特别好。很快,蟋蟀罐的价格由原来的几元钱涨到几百、几千元,甚至到了上万元,大江南北的客户慕名而来,张华新的名字也通过蟋蟀罐传到了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

        在张华新的带动下,百余户的西刘村,一下子冒出30多家制作蟋蟀罐的企业和家庭作坊,有200余人投入到这一产业中来。每当说起这些,质朴好强的张华新说:“宁津的蟋蟀全国有名,我们也要借此把蟋蟀罐推介出去,从而提高中华蟋蟀第一县的文化含金量。”

    □本报记者 井璐 本报通讯员 宋立忠 高迎春 王猛


    网站首页 | 蟋蟀研究院 | 宁津蟋蟀文博馆 | 中华蟋蟀文化城 | 蟋蟀欢乐谷 | 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山东省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宁津县蟋蟀文化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 宁津县蟋蟀协会

    公安备案编号:37142202000176 工信部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0671号-1

    联系电话:0534—5225995(山东) 010—6848595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