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蟋蟀天下鸣》序一一王金铎
您好,欢迎访问 蟋蟀城!
《宁津蟋蟀天下鸣》序一一王金铎
2018-06-17 21:12:22 2605
  • 收藏

    秋声雅韵传久远

        前些日子,《宁津蟋蟀天下鸣》主编孙立华同志把样本发到我的信箱里,我统统细读一遍。尽管年老笔拙,总想写几句话。

    (一)

        孙立华主编多年来接触有关蟋蟀方面的活动。他除了县里的本职工作外,身兼宁津县蟋蟀文化协会会长一职,积累了大量有关资料。除了自己操笔撰写之外,还广泛征集了科学界、新闻界、文学文艺界大量的优秀作品,宁津县是闻名全国的蟋蟀之乡,有“中华蟋蟀第一县”之美誉。宁津县又是久负盛名的“文化县”。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编辑一部宁津蟋蟀方面的著作已是众望所归。现在这本《宁津蟋蟀天下鸣》,就是宁津有史以来集宁津蟋蟀文化之大成的首部著作。本书是一本内客丰富,文体多样,图文并茂,集史志性、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宁津蟋蟀文化荟萃。本书的编印为抢救、挖掘、搜集和整理全县蟋蟀文化宝贵资料,为继承研究、保护和开发宁津蟋蟀资源,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

        蟋蟀虽为区区小虫,但它是这方水土上的一种独有的资源。蟋蟀主产区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品种众多,品质优良,生性勇猛,善于搏斗,在全国斗蟋大赛中屡屡夺魁。这里的蟋蟀得到了各地“虫迷”的喜爱,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财源。这些书中都做了详细介绍。

        蟋蟀虽为区区小虫,但它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蟋蟀文化。早在古代典籍《诗经》中,在历史名人诗词、文章中记载颇多。清人《秋虫语》中说:“而决其雌雄,乃见其张牙鼓翼,有奋不顾身之忠,有争先搏敌之勇,有委曲诱敌之智,然后知人之好之者,其物之所以动人乎,以缈缈之躯,备乎忠、勇、智三德,而不好者,非夫也。”可见,蟋蟀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人们在娱乐中还可受到涵养道德的启迪。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国泰民安,丰年盛世,人们更要享受精神的欢愉。古今中外,斗牛、斗羊、斗鸡者有之。斗蟋这种民间娱乐活动,不花大本钱,没有大风险,规模不限,老少皆宜,这项民间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关于斗蟋这项娱乐活动,在《宁津蟋蟀天下鸣》这本书都有详细记载,读者可以学到一些有关知识。

    (三)

        关于宁津蟋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宁津蟋蟀天下鸣》一书中,自始至终都可见端倪。各级领导的重视,名人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再加上“众人拾柴火焰高”,使其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做到有利于丰富宁津县的文化事业,充实百姓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多地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

        最后,愿宁津蟋蟀天下鸣,秋声雅韵传久远。

    王金铎


    2016年元月于翠竹草堂(原宁津县志办公室主任、宁津县志主编、县书协主席)


    网站首页 | 蟋蟀研究院 | 宁津蟋蟀文博馆 | 中华蟋蟀文化城 | 蟋蟀欢乐谷 | 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山东省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宁津县蟋蟀文化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 宁津县蟋蟀协会

    公安备案编号:37142202000176 工信部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0671号-1

    联系电话:0534—5225995(山东) 010—6848595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