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蟋蟀天下鸣》卷首语一一孙立华
您好,欢迎访问 蟋蟀城!
《宁津蟋蟀天下鸣》卷首语一一孙立华
2018-06-17 21:25:40 3365
  • 收藏

    卷首语

    孙立华

    宁津蟋蟀文化在全国是一张响亮的名片。如何将这张名片做大、做强、做靓、做好,是许多蟋蟀爱好者的夙愿和追求。

    我担任宁津蟋蟀文化协会会长,已经多年。近期,发现许多爱好宁津蟋蟀文化的同志写了很多很好的作品。于是,在同志们的建议和和鼓励下,我有了把这些好的文章集结成书的想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宁津蟋蟀文化!

    宁津蟋蟀在全国最为出彩,影响也最为深远。宁津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既能追溯到上古时代,历史上就有“上古鬲(宁津)蟋鸣九州”、“姜太公巧用斗蟋计”、“徽钦二帝玩蟋误国”、“宁津雌蟋斗慈禧”的民间传说。又可传承延续到当今现代,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蟋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仅蟋蟀市场就遍布全县,每年的八月上旬到十月下旬,就吸引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浙江、江苏、陕西、湖南、云南、广东、香港、澳门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客商上万人来宁津选购蟋蟀。

    群众的酷爱,外商的赏识,引起了当时县委县府领导的思考。怎样挖掘这块瑰宝?怎样做好这篇文章?如何进行正面引导?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领导的面前。领导们通过调查研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最后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利用挖掘发展宁津蟋蟀文化,是一件利民利县的好事。关键是掌握好尺度,把握好方向。掌握好“尺度”就是利用蟋蟀文化利民生、顺民意,形成健康的娱乐经营活动;决不能借蟋蟀赌博耍钱,玩物丧志。把握好“方向”就是通过“蟋蟀搭台,经济唱戏,扩大对外开放”;就是为了“吸引客商,光顾宁津,投资兴业,发展经济”;就是为了“让宁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宁津”。大家的思想统一后,从1990年开始,宁津县就策划、筹备蟋蟀文化节。

    当时,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世民多次陪同中科院在宁津挂职的副县长郑若蔼到中科院,邀请中科院昆虫研究所吴继传教授来宁津调研。吴教授是研究蟋蟀的专家,在全国昆虫界大名鼎鼎,他多次来宁津一住几个月,撰写了《中国宁津蟋蟀志》,把宁津蟋蟀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多方面赞扬宁津蟋蟀文化。各界人士社会显达,也用自己的笔墨写文章,绘画作诗,助推蟋蟀文化的发展。县委县府组织有关部门通过县内外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宁津蟋蟀文化,并广泛地大量地邀请中外各方面的贵宾来宁津。从1991年8月月开始,县委县政府一共举办了五次中国宁津蟋蟀文化节。第一、二届是1991年和1992年,县委书记是胡玉兴,县长是陈兴和;第三届是1993年,县委书记是王德春,县长是李光仁;第四届是2009年,县委书记是许绍华,县长是景文新;第五届是2011年,县委书记是孙起生,县长是高秀鹏。夏荣恩、张跃中在宁津任县委书记期间,还多次举办民间蟋蟀文化节,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同时还在蟋蟀盛产地尤集修建了中国蟋蟀文化城,截止目前已陆续举办了四次全国性的斗蟋邀请赛,三次全国性的蟋蟀文化研讨会。现任的县委书记巩洪波同志、县长高秀鹏同志继续把宁津的蟋蟀文化,作为宁津的品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提高水平,提高档次,提高品味。

    宁津蟋蟀文化节的连续举办,大大推动了宁津的对外开放。仅第一届蟋蟀文化节,中央、省、市领导和外地客商就有200多人。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外国人就有30多人,宁津上万人参加了开幕式和一些招商活动。开幕式上宁津杂技、曲艺、秧歌、狮子、鼓乐、舞蹈、纷纷登场,国家知名的歌唱家、曲艺家、戏剧表演艺术家也纷纷来宁津登场献艺。可谓气势宏伟,盛况空前。后来,我还代表县委、县政府多次去北京看望吴继传教授。吴教授挥墨写下了“宁津蟋蟀甲天下”,“中华蟋蟀第一县”,“宁津蟋蟀文化研究会”,鼓舞鞭策我们弘扬宁津蟋蟀文化。2011年宁津县在县城繁华位置建立了“蟋蟀文博馆”,文博馆以“弘扬蟋蟀文化、展现民俗底蕴”为主題,综合运用声光电现代高新技术手段,采取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收藏、展示、研究三大功能,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蟋蟀标本、蟋蟀用具、斗蟋比赛、蟋蟀市场及名人字画等六大展区。整个场馆设计宏伟、厚重、大气、新颖,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被授予“最大的蟋蟀主题展示馆一一中华蟋蟀文化第一馆”。

    蟋蟀文化是中国的国粹。历史上的文人曾为蟋蟀总结出“五德”,刻画了蟋蟀大气大度的内涵之处。即:“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至死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宇,识时务也”。由此,细细品味,为人处事,遵循其规则,也可谓君子也。这既能体现出人们那种“寓意于物”向万物学习的精神,又能反映出蟋蟀文化的正能量。
    宁津是建国初期被国务院命名的文化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宁津杂技、武术、曲艺、文学、绘画、书法、剪纸,享誉国内外,尤其是宁津蟋文化,更受国内外朋友的青睐。20多年前,吴继传教投编写的《中国宁津蟋蟀志》,重点描绘了宁津蟋蟀的特性、特征、特点和特色把宁津蟋蟀文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本《宁津蟋蟀天下鸣》,将侧重它的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记实性。会更加喜闻乐见,赏心悦目。书中既有蟋蟀文化活动掠影、领导题词、文人墨宝,又有图文并茂的民间传说、散文小说、诗词歌赋、随笔杂谈、报告文学、名人轶事、通讯报道、电视传媒等等,值得一读。这本书是对30年来宁津蟋蟀文化发展的真实纪录,也是一部文史兼备的艺术佳作,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料价值。

    经过近一年努力,征稿、写稿、组稿、审稿等等,这本书终于问世了。在此,对于那些提供作品的同事同仁表示衷心地感谢!对于支持和关心这项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真诚地敬意!由于时间仓促,可能有许多好的作品被遗漏,也有考虑不周之处。对此,也请关心和热爱这项工作的同志给予谅解。

    《宁津蟋蟀天下鸣》一书,是宁津蟋蟀文化中的沧海一粟,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是一颗晶莹的水珠,我愿用这一滴水把宁津蟋蟀文化这棵大树,浇灌地更加苍劲茂盛,更加生机勃勃!


    2_2018061719380772f3d.jpeg


    网站首页 | 蟋蟀研究院 | 宁津蟋蟀文博馆 | 中华蟋蟀文化城 | 蟋蟀欢乐谷 | 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山东省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宁津县蟋蟀文化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 宁津县蟋蟀协会

    公安备案编号:37142202000176 工信部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0671号-1

    联系电话:0534—5225995(山东) 010—6848595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