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德州9月16日讯在德州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的玉博物馆,有一只重848公斤,长近1米8的玉蟋蟀。巧用玉石的天然红皮,将玉蟋蟀的头部和一对红色锯齿形的大牙雕刻得霸气十足。利用玉石的天然纹理雕琢出蟋蟀的肌肤纹理及翅膀,与真正蟋蟀的纹理几乎相同,自然天成。
将1克的蟋蟀放大了84万倍,栩栩如生,细节逼真,工程繁杂浩大。谈起雕琢玉蟋蟀的过程,汇玉堂博物馆创始人张锦洪表示虽然很辛苦,但惊喜不断。雕刻玉蟋蟀的原料——一块重达5486公斤的碧玉,是在2008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的。“当时追踪一只受惊的鹿,阳光反射的红光引起了我的注意。”张锦洪告诉记者,这块反射红光的石头,经过检查是一块红皮透绿十分油润的碧玉。将这块5吨多的大料运回广州后,张锦洪切开石皮后发现没有裂纹,当下心里一喜,合计着这块料切开生产成手镯等流通性首饰,可以大赚一把。但是在切第二刀的时候切锯出现问题,只能作罢,等第二天继续。后来没等开第二刀,张锦洪觉得不应该为了利润把这么好的一块大料切成小件,于是便存入博物馆库里。在博物馆沉寂10年后,这块石料才又被想起。
2018年,在宁津筹建汇玉堂博物馆之际,张锦洪曾参观县文化馆了解到了斗蟋蟀的传统文化。当讲解员提到红头蟋蟀特别厉害时,张锦洪突然灵感涌起,想起那块大玉石,其过百万年才形成的天然的风化层,颜色从红色过渡到棕色与蟋蟀的颜色相当吻合,简直就是自然天成。若是将它雕刻成一只蟋蟀王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或许是这块玉石的最佳归宿。
8人设计,10人制作,但开工的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一开始我们找的图片总是不对,我们就邀请宁津蟋蟀协会会长李海涛来广州给我们指导。”前前后后从德州到广州跑了十几次,李海涛表示,宁津的蟋蟀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头大、项阔、腰圆、皮厚、牙坚、体形高厚匀称。一旦下刀就无法挽回,所以他们谨慎小心,设计图纸画了一摞。蟋蟀腿部线条的肌肉感、眼睛如何活灵活现......精雕细刻,最忙的时候18个人三班倒。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玉蟋蟀王于2020年8月15日完工,18日便到了宁津,与之一起的还有百年香樟木的底座。“将玉蟋蟀安装到底座上,需要严丝合缝。之前在广州我试过几次都没成功,心里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最后安装不上。”张锦洪回忆道,来了宁津没想到一下就安装上了,仿佛是“蟋蟀王”归家。
据了解,汇玉堂博物馆共设5个展馆,收藏有3200多件作品,于今年七月份开馆试运营,目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与玉博物馆一样,宁津蟋蟀欢乐谷内已经建成开放的博物馆还有德百古建木雕园。其中建有集贤楼、集贤书院、以及五个大型木雕展馆,主要是以收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屏风、木雕艺术精品为主,是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文化民间收藏大观园。宁津蟋蟀欢乐谷的剩余六大博物馆——刺绣、陶瓷、剪纸、民俗物件、烟标花火、老酒文化博物馆仍在建设中。
作为“中华蟋蟀第一县”,宁津县蟋蟀文化源远流长。每年这里都要举办蟋蟀节,今年9月20日,第九届全国斗蟋蟀邀请赛将在新落成的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举行。
(记者 刘晨 赵胜楠 宁洪岩 通讯员 张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