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胡店镇尤集社区,一座新城正在崛起。仿古式的建筑风格,大红色的门窗,屋顶上翘起的飞檐,都在彰显着独特与浓浓的中国风,这就是首个为蟋蟀这一昆虫而建的“中华蟋蟀文化城”。 中华蟋蟀文化城是柴胡店镇为发扬传统的蟋蟀文化产业而在2010年开工建设的。在规划建设时,柴胡店镇的决策者们就把它选在了尤集这一蟋蟀文化的发源地。“只有建在这里,才最能显现出我们蟋蟀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建在这里,才能更好的让民俗与世界接轨。 ”柴胡店镇党委书记李建国说。 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独特的蟋蟀文化,也只有柴胡店镇建起了一座蟋蟀文化城。因为在这里,有丰富的蟋蟀资源,有优美的蟋蟀文化传说。宋徽宗百虫散落宁津,宁津雌蟋斗慈禧,蟋蟀宰相与《促织经》,美丽的传说彰显着蟋蟀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更成为了富贾一方的特色产业,“二月富万户,一厘值千金”的佳话一再上演。做为宁津蟋蟀的发源地,全国斗蟋比赛的常胜将军就出自这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买家不远千里,为了小小的蟋蟀而甘愿在这里被蚊子咬、被太阳晒。 “独特的蟋蟀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大做强。 ”柴胡店镇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引进投资者建设蟋蟀文化城。走进城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彰显出民族的特色。中国民协蟋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荔说:“第一次走进蟋蟀文化城我就喜欢上它了,真的和我梦想中的一样。 ” 被誉为“虫圣”的中国民协蟋蟀专业委员会会长吴继传题写的“中华蟋蟀文化城”伫立在城内广场上。这里有专门的蟋蟀文化展览馆,里面关于蟋蟀的各种器具、文化作品、艺术品琳琅满目。全国蟋蟀画家第一人王晓燕的传神画作,我县作家高迎春创作的蟋蟀赋,民间传统的剪纸、烙画,以及各种书画作品都在这里展款。在这里,蟋蟀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我县民间武术家张俊汉独创的宁津蟋蟀拳夺得了全国武术比赛的金奖。在蟋蟀文化城,张俊汉建立了武术研究会,成立了蟋蟀拳武术队,几十个出生在尤集从小就玩蟋蟀的孩子们认真学起了拳术。除了传统文化的展现,蟋蟀拳研究会、蟋蟀动画创作室、蟋蟀文学创作室,为这座城的发展搭起了坚实的桥梁。 中华蟋蟀文化城虽然刚刚建成,但在中国蟋蟀委员会和中国蟋蟀网的帮助下,它已经声名远播,十一期间,全国首届“中华蟋蟀文化城”杯斗蟋大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代表队在蟋蟀文化城内的斗蟋场内一较高低。李建国告诉记者:“这是我们首次举办全国性大赛,全国蟋蟀爱好者齐聚文化城,不但宣传了文化城,还会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被柴胡店镇党委、政府看重的不只是这里丰富的蟋蟀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所带起来的第三、甚至第四产业的发展。为把蟋蟀文化做成真正的文化产业,他们注册了专门的商标,规划了到柴胡店镇的旅游路线和旅游内容,申报了全省的旅游强乡镇。明年,世界直翅目昆虫大会将在这里召开,世界的目光将汇聚于此。蟋蟀文化城的建设者王海锋说:“蟋蟀忠、义、勇等品格与我们传统文化相符合,而其所具备的娱乐性、观赏性又能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不但要建成一座城,还要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把它建成蟋蟀界的迪斯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