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蟋蟀忆往事
您好,欢迎访问 蟋蟀城!
夜闻蟋蟀忆往事
2018-06-16 22:09:54 2825
  • 收藏

      熄灯入寝后,院子突然传来一阵蟋蟀的“唧唧”鸣叫声,好奇的我顾不得披上外衣,悄声拿上手电,蹑手蹑脚来到院子。

      月光透过薄雾撒得一地银光,院外桂花树在秋风抚慰下发出“唰唰”声,似乎特为蟋蟀和乐。我寻声来到自垒的小花坛,缓缓蹲下身子,确定那声音就是从自家的花坛裂缝中透出来后,我打开手电,果然缝隙中有一只黑头蟋蟀正自鸣得意地摆动着两根长须。可能受电筒光或声音的惊吓,那家伙旋即转身,往里紧爬了几步,就钻进了裂缝深处。

      蟋蟀是看不到了,但脑海却浮现起儿时捉蟋蟀的情景。

      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的少年缺的是现成的玩具,有的却是大把时间和就地取材的娱乐智慧,让自己把一份快乐的童年心贯穿整个四季。春放风筝,夏捉蜻蜓,秋斗蟋蟀,冬打雪仗。由于斗蟋蟀恰好是我们放暑假的时期,所以对这份最为持久的快乐记忆极其深刻。

      想要“斗蟋蟀”就先要有蟋蟀,有蟋蟀就必须先去捉蟋蟀。那时我和邻家的顽童一样,对捉蟋蟀已有了些小门道,喜欢捕捉藏于砖石间的蟋蟀,因为这种蟋蟀很善斗,而躲于草丛泥缝中的蟋蟀就略显逊色些,至于生活在浅草瘠土的蟋蟀,那就更为蹩脚,一上“战场”,与对手还没支上招,就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所以进入暑假后,我就常和弟弟一起拿着废玻璃瓶,打着手电,在一些长满荒草或堆满了砖石的砖瓦房墙角处去捉蟋蟀。

      到了目的地,先聆听蟋蟀鸣叫声,然后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靠近目标,仔细辨准方位后,让弟弟拿着手电照准方位,自己立马动手翻去周围的砖石,留出一圈空当,再一步步缩小包围圈。随着包围圈的缩小,翻砖的动作愈发地轻柔小心,可心头却愈发地沉重而狂跳。一直看到那只蟋蟀,并用手把它拢罩住,捉进玻璃瓶后,才让那颗狂跳不已的心平静下来。

      有了蟋蟀就就有了斗蟋蟀的“本”。于是第二天,我就和弟携带着昨晚的“战利品”,迫不及待地约上邻家的小孩,开始了我们的斗蟋蟀游戏。

      斗蟋蟀前,先让人取一节一头被打通的竹管,竹管一面刻有四五道用来观察的细条“窗口”。把两只蟋蟀送进这个“擂台”后,立即用硬纸片插入竹管的通道槽。有时被关在里面的两只蟋蟀一经接触,就张牙鼓翅,拼力奋战。但有时双方却显得异常的友善,你在竹管的那一头,我在竹管的这一头,尾对尾,互不相侵。这时我们就会用一根早已准备好的“狗尾巴”草的草须去撩蟋蟀的牙齿,迫使它本能地用牙来咬草须进行自卫。激发这只的“怒气”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去引另一只蟋蟀,然后把它们引在一处,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就开始了。

      当两只蟋蟀四目相对时,一场“战争”就开始暴发了。双方先是用长长的触须相互试探,然后抖动身体进行恐吓,继而振动薄翅,鸣叫几声以示实力。如果还没有一方主动认输,就展开钳状的大牙,相互撕咬在一起。而这时挤在“擂台”外的我们会随着战斗的进行,忘情地为各自的蟋蟀呐喊加油,那一份狂热劲绝不亚于如今在世界杯上观看足球比赛的球迷们。

      经过一番苦斗,两只蟋蟀必定会决出胜负。败方落荒而逃,胜方耀武扬威,振翅高奏凯歌。其实这时最得意的还数获胜方的主人,在一片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赞美声中,似乎有着巨大的成就感。

      其实斗蟋蟀这一游戏我们中国早就有了,其中南宋时的杭州可谓是斗蟋蟀之风最盛。据记载,当时任宰相的贾似道,还专门在西湖葛岭建造“半闲堂”,整天不理朝政,躲在里面与姬妾斗蟋蟀取乐,居然还写了世界第一部关于蟋蟀的专著《促织经》。在这本书中,贾似道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养蟋蟀、蟋蟀生病怎么医治、如何识别凶强的雄蟋蟀等等。作为一名政治家不顾国家的安危与黎民的苦难,整天热衷并沉迷于游戏之中,不由得让人感到惋惜与啐耻。

      据说前几年斗蟋蟀之风曾在上海、山东等地异军突起,引得许多人的参与,但那却是一种变相的赌博,与我们儿时的纯粹游戏早已是大相径庭。将赌博渗入到游戏中,游戏自然变了味,人不可能因此而愉悦,只有不停的算计,使精神与肉体被无底的欲望所俘虏。

      等了许久,蟋蟀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到是妻却披着外套来催我上床睡觉。临睡前,妻以为我是被蟋蟀声吵嚷得睡不好,说等明天卖些白水泥将外墙砖的裂缝给补上。我立即予以否决,因为我还想让那蟋蟀鸣叫声陪着我追忆那快乐的童年,让那鸣叫声伴着我的童梦入眠。

     

                                                                     作者 镇海炼化公司炼油二部 邹元辉


    网站首页 | 蟋蟀研究院 | 宁津蟋蟀文博馆 | 中华蟋蟀文化城 | 蟋蟀欢乐谷 | 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山东省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宁津县蟋蟀文化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 宁津县蟋蟀协会

    公安备案编号:37142202000176 工信部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0671号-1

    联系电话:0534—5225995(山东) 010—6848595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