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乡村那么美
您好,欢迎访问 蟋蟀城!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15:22
德州,乡村那么美
2014-08-24 19:56:22 1758
  • 收藏

      在全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山东乡村旅游成绩斐然。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德州,更以当地丰富多元的乡村游特色,吸引了来自各地游客的目光。在2013年“好客山东休闲汇”上,作为主要承办城市的德州,开展了乡村逍遥游休闲汇、黄河大闸蟹美食节等活动,3个月内,休闲旅游总消费约45亿元。2014年,德州继续保持旅游的良好势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仅上半年就接待国内游客10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55%。

      提到山东德州,“扒鸡”一词会第一个跳进人的脑海。其实,除了这款舌尖上的美味,德州的魅力还更多地充盈在其所属县、镇的景致里,那或生机盎然的古木林,或积淀百余年的蟋蟀文化,或充满田园风光的现代农业,都无时无刻地勾勒着德州的美。

      对于辖管11个县(市、区)的德州来说,夏津县、宁津县以及德城区南的黄河涯镇,是生态旅游中的“佼佼者”,各有各的美。

      夏津,带你走进“古树王国”

      漫步在建有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夏津县,你绝对能体会到这座小城与众不同的魅力,因为那些路旁看似“不起眼”的树,很可能就是个100多岁的老“古董”……

      位于黄河故道的夏津,如果简单地用一个字来形容,“古”字可以说十分适合。百年以上的古椹树,国内少见的古柿子园,保存完整、观赏价值高的古梨园,还有很多珍奇古木……这座“古树王国”正等待人们“穿越”到此,或野餐、或漫步、或骑行、或探险……

      这里的乡村游项目,来源于五年前的一个决策。那时,在夏津县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下,县里决定开发建设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将这片生态资源保护下来,才避免了因交通不便果农砍伐古树改种庄稼的后果。

      “现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华北平原的‘绿色明珠’,‘银夏津’一张最亮丽的名片。”夏津县政协主席郭庆厚介绍,除了自然风光,夏津的历史人文气息也十分浓厚,隋末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都曾在夏津留下了丰富的人物传奇,大云寺、杏坞书院、点将台等历史遗迹更是保留到现在。

      说起典故,“刘秀赐天果”、“蔡顺拾椹”等在夏津广为流传,而这些点滴故事则离不开夏津的另一大特色———椹果。“来夏津最好的时节就是初夏,那时,时令果品不多,夏津却是飘满椹果香。夏津椹果历史悠久,从遗存的古树看,树龄最高的有1200年,大多数在二三百年以上,是平原地区保存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果林。”夏津县政协委员史崇旺介绍,夏津县被命名为“中国椹果之乡”,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到夏季,那些或白或紫、似玛瑙又像彩珠的椹果就会挂满枝头。“我们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椹果文化采摘节’,每年都能吸引省内外100多万游客到这里参观、采摘。”史崇旺介绍,这也为当地的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西闫村褚平福一家有30多棵古椹树,去年卖椹果收入有3万多元。

      宁津,带你走进“蟋蟀王国”

      到了德州东北的宁津,可以说是先闻其声,后见其景。因为作为“仪仗队”的蟋蟀们,早已吹起号角,列队迎宾……

      宁津县政协副主席杨同林笑着介绍:“如果说蟋蟀名产地在山东,那么宁津就算是山东的一块宝石。”宁津产蟋蟀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中华蟋蟀第一县”。早在明末清初,宁津蟋蟀已是朝廷贡品。

      每年立秋后,田野、树林、沟壑,村头空地、村内宅院,甚至农家屋内,到处有蟋蟀出没,日以继夜,鸣声不断。这里也成了外地蟋蟀爱好者以及客商的乐园,每年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这时候云集于此。

      “日子一到,我就准时来宁津报到。我玩蟋蟀已有几十年了,算是一种休闲乐趣,各路玩儿家经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斗蟋蟀。宁津的蟋蟀有六大特点,个头大、皮厚、凶猛、顽强、牙大牙尖、机敏,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的蟋蟀多获冠军。”从北京赶过来的马先生说,他跟随客商朋友慕名前来,已经是第三年到这里了。

      而蟋蟀也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增收的“金虫”,在柴胡店镇就流传着“二月富万户,一厘值千金”、“小蟋蟀比头牛”的佳话。杨同林介绍,现在正值立秋,宁津的很多夫妻档都出动了。早上四五点钟,他们会来到草丛中,丈夫侧耳倾听蟋蟀的方位,妻子负责举着手电筒配合,协作分工捉蟋蟀。“有经验的农民多得是,蟋蟀一叫,他们只要一听声音,就知道这只蟋蟀的个头够不够大。”杨同林介绍,“短短一两个月,他们中佼佼者的收入就可过万。”

      伴随着蟋蟀的大受欢迎,蟋蟀文化也愈演愈烈。3年前,宁津县城建起了文博馆,专门建了“中华蟋蟀文化第一馆”,供来往的游客参观。馆内不仅介绍了蟋蟀的分类、特点等知识,同时陈列了很多蟋蟀的“生活用品”,从蟋蟀罐、食板、饲料、垫纸,再到水槽、蟋蟀秤等。随着时代变迁,还有每个时代不同样式的展品陈列。

      “蟋蟀文化不简单。”宁津县政协办公室主任祝殿国说,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流传着“宁津雌蟋斗慈禧”、“宁津蟋蟀天津卫得厚遇”、“画中蟋蟀吓跑真蟋蟀”等很多故事。现在,宁津每年会举办蟋蟀文化节,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慕名前来,现场更是蟋蟀声鼎沸,可谓是震耳欲聋。

      德州南,带你走进“生态王国”

      从夏津县城向德州市回返,驱车到了德城区南部,本以为自然风光会越来越少,没想到这里没有工业园区的影子,反倒是生态农业在这里开花结果了……

      走进德城区南部生态园,眼前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波浪”占据了整个视线。尤其是黄河涯镇,它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作为山东省唯一经农业部确定、以镇为单位的示范点,这里更是一派生机盎然,采摘园、葡萄园,处处都为游客留下了休闲的空间,每年一度的百里桃花径文化节,更让这里充满浪漫。

      德城区政协常委、馨秋有机果品董事长张超介绍,目前,他们有果树种植面积5000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采摘园,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家长经常会带孩子来这里,既能享受采摘有机蔬果的乐趣和健康,同时也能为孩子灌输知识,我们还为特意为小朋友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游乐场,希望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一家人也可以满载而归。”张超说。

      从馨秋果园出来,没走多远,又是一处色彩缤纷的观光农艺种植区,这里的花树、果树作为观光树,每年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这里的花海、不同的植被景观,还可以让来这儿的游客免费受益。一到周六日,就有很多家庭来休闲、嬉戏,还有不少人来这儿拍婚纱照呢。这些都免费开放,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不损害这些树木就好。”该园区负责人、德州市政协委员纪刚说。

      除此之外,黄河涯还有拥有13年历史的葡萄酒庄,发酵罐区、陈酿橡木桶酒窖、储酒过滤车间、成品灌装车间等一应俱全,游客既可以来此采摘葡萄,也能品到上好的葡萄酒。

      “我们为广大游客规划了‘春夏秋冬’四季旅游路线,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丰收、冬季温暖休闲。要尽力做好服务,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休闲乐趣。”中共黄河涯镇党委书记张国亮说。

      链接

      全国乡村游发展现状

      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休闲农业聚集村9万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接待游客超过9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

      伴随游客的需求变化,乡村旅游近几年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吃、玩、钓”等传统方式向科普、教育、养生等内容拓展。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已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多层次、多方位,结合森林、温泉、滑雪等资源,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旅游新业态。

    (来源:人民政协报)


    网站首页 | 蟋蟀研究院 | 宁津蟋蟀文博馆 | 中华蟋蟀文化城 | 蟋蟀欢乐谷 | 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山东省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 宁津县蟋蟀文化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 宁津县蟋蟀协会

    公安备案编号:37142202000176 工信部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0671号-1

    联系电话:0534—5225995(山东) 010—68485953(北京)